
资讯分类
相关新闻
新闻中心
HPLC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
2025-04-10
HPLC的定量分析
在液相色谱中,定量分析一直是分析化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无论是药品研发、食品安全检测,还是环境监测,准确的定量结果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即使是同一台仪器、同一个样品,选错定量方法也可能让实验结果天差地别。在中国药典2020版第三部通则中介绍了五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篇推文将展示五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于各位在实验过程中更好选择。
01 外标法——简单直接
原理:
通过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它们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然后绘制标准曲线。样品中的待测组分浓度可以通过其峰面积在标准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值。
优点:
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计算方便。
适合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缺点:
对进样量的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标准曲线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定量结果。
适用场景:
主成分含量测定(如药品有效成分)
样品基质简单、干扰少的情况
tips:
标准品浓度需覆盖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
定期复标,避免仪器漂移影响结果(建议每10针插入1针标样)
02 内标法——高精度
原理:
在样品和标样中加入内标物(与待测组分性质相似但能完全分离),通过比较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比值,结合内标物的已知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有效抵消因进样量变化、仪器漂移等产生的影响。
定量结果更准确。
缺点:
需要筛选合适的内标物,操作相对复杂。
适用场景:
复杂基质样品(如血药浓度检测)
前处理步骤多、回收率不稳定的实验
03 面积归一化法——快速筛查
原理:
归一化法(面积归一法)是将所有色谱峰面积之和视为100%,通过计算各组分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比例来定量。这种方法假设样品中所有组分均被检测且峰面积与含量成正比。
优点:
操作简便,不依赖于标准品。
适合样品中各组分已知且峰面积与含量成线性关系的情况。
缺点:
无法校正仪器响应的差异,误差可能很高。
对样品的完全分离要求较高。
适用场景:
粗略估算样品纯度
快速筛查未知样品中的主要成分
tips:
仅适用于同类型化合物(如合成中间体混合物),紫外吸收差异大的组分需谨慎使用
04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原理:
通过测定杂质与主成分的校正因子,将杂质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后,与主成分的峰面积进行比较。
优点:
考虑了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差异,定量更准确。
适合已知杂质的定量分析。
缺点:
需要预先测定校正因子,操作相对复杂。
适用场景:
已知杂质且已测定校正因子的药品有关物质检查
需要精确测定杂质含量,且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差异较大时
05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原理:
不需要杂质对照品,假设杂质与主成分响应因子相同,通过比较杂质峰面积与主成分峰面积,直接计算杂质含量。
优点:
操作简单,不需要杂质对照品。
适合快速筛查杂质。
缺点:
忽略了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差异,可能导致定量误差。
适用场景:
未知杂质或校正因子未确定的初步筛查
没有杂质对照品,且需要快速筛查杂质时
总结
液相色谱的定量分析方法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你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定量方法,让每一次分析都更加精准!
相关新闻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31
【展会报道】2025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交流会——亳州站
2025-03-18